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, 2023的博文

自力與他力-2

图片
  自 力 與 他 力 -2 . ( 象山慶’23.8.28)        柏原祐義 《 淨土三部經講話· 序講 》 之一 / 淨土教史概觀: 無論任何時代,人類思想 的 究極,都會自覺 力 量 的 薄弱,而依賴一種偉大 的 靈格。從印度、中國 與 日本 的 佛教人物,為了安心立命,而依賴阿彌陀佛 的 他 力 (佛 力 )。      嬰幼兒之依賴父母,乃天生自然而無疑無愧,隨其長大成人而身 力 漸充、自我 ( 意識/我見)漸醒,急欲脫離父母而獨立,凡事以己 力 己意為主,直到生病老衰,才回歸於依賴,在彼感覺,乃無可奈何而轉依他人,而其實,也是萬物有情互依互助而生存 的 需求( 相依為命)      之前已提到世間並沒有絕對的他力,只有與自力相對的。因為世間人的共業相同(同分) [1] 。每個人的力量,相對他人,都是有限、殘缺的,也就是說,業報身的自力與他力,是差不多。只能互相幫忙、互相支持,但誰都沒辦法完全包涵對方。乃至於救度另一人。這就是娑婆世界個人力量的有限性。若說物理界的四種力,以及原子彈、氫彈所造成的巨大力量,或可說是超越個人之外的它力,是宇宙的大力,但也是由眾生共業所成的物質之力(不自在),是由人類可應用與控制的,也可能倒過來破壞、傷害。這樣存在於宇宙虛空中的大能大力,被一般的神教說是來自他們所信仰的上帝或大神。但也有人從「三界唯心、萬法唯識」的觀點,說人的心力(慈悲喜捨信願行)是這一切力的根源,也大於這些力。從此可類推到所謂「諸佛」及其「淨土」的功德力、威神力,那才是無礙自在、收發自如,無量無上、不可思議的無漏清淨之力,相對於眾生而言,是絕對的祂力,可以完整的含攝每一個眾生無始以來的業力,而施以全面的淨化、徹底的救度。 一般原則: 自作自受— 異作異受 [2] 特殊狀況: 我作他受 ( 功德之布施) 、祂作我受 ( 本願之救度 ) 《無量壽經》 :「專求清白之法,以惠利群生; …… 以大莊嚴具足眾行,令諸眾生功德成就」。 法藏菩薩( 因地) 五劫思惟、永劫修行,將所修一切無漏功德,納入名號中,迴向十方眾生;眾生若信順此事,願生淨土,只須一心稱名,即與佛心相應,而全領佛之現成功德。這種易行之道、清白之法,就是光明遍照、萬德莊嚴的一句「 南無阿彌陀佛」 ! 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下品中生: 如此罪人, 以惡業故, 應墮地獄;命欲終時,地獄眾火,一時俱至。遇善知

「念佛」之外無大事

图片
  「念佛」之外無 大事 ( 象山慶’23.8.26)       「念佛」就是為了往生,此外的其他(善業) 「諸行」,或為了現世利益,或為了未來功德(世.戒.行三福),雖亦可迴向求生極樂,但總是迂迴了。     另有某些非關善惡與修證(無記) 的行為,如為了健康而「打坐」,或許是長久以來的習慣,這與「念佛」是兩件事,一真一俗,不相妨礙;就如念佛與吃飯,目標不同,功用各異,不可混淆或互相妨礙。例如,打坐若為了調身調息,則舒適/順暢即可,不須苦行求深入,而耗費太多時間心力,耽誤了念佛定課。或貪濁(定靜)其中的境界與滋味,而廢棄了念佛正行。其實,「念佛」成習,沉穩而入心,或許有類似調息/調心的效果,且無「打坐」另行(多一件事)及出錯的顧慮。     對於他人(親眷,朋友,世人)的行為與果報,善者隨喜、惡者哀矜,可給予某程度的溫暖與協助,但須是「量力而為」,不可「力盡強為」,以免於愛之而反害之,又傷了自己的善心、誤了念佛的本行。須知, <達摩二入四行觀> 云: 「 惡業果熟,非天非人,所能見與;甘心甘受,都無冤訴 」 ;在我身上最好如此,在他身上也只能如此,將心比心,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(甘之如飴) ,或可免於百般的思量、計較,舊業未了、又造新殃,以盲引盲,相牽相纏。現見於此世間,有些人有力而無知,有些人雖知而無力,我們就是無知又無力,所以,面對他人的頑強與苦難,多半是無能為力、困惑不堪,只能「念佛」回向給他,將他托付阿彌陀佛去調熟、救度,這或許是最老實,也最踏實的辦法。很多情況,我們就是錯在自以為有能力改變別人的心性與命運,而強力介入,乃至干預因果,這是很無知又危險的衝動啊!          或許在老實安分的「念佛」中,將握緊的「拳頭」放開成「手掌」,接納眼前的一切善惡/苦樂,也接受佛的大悲與大力。     「念佛」之餘,想做甚麼來「提升」生活品質,「改善」人際關係,都隨緣、都無妨;唯一不可或忘及替代的是:生死大事唯「念佛」。南無阿彌陀佛

七夕之外情人節?

图片
  七夕 之外 情人節 ( 象山慶’23.8.22) 中國數字分陰陽,正月正、三月三、五月五、七月七、九月九, 都 是陽( 奇) 數 。( 農曆)奇數月的奇數日,幾乎都有特定的節慶;正月正/新年,三月三/踏春,五月五/端午,七月七/七夕,九月九/重陽。 2023 年8 月22 日(二)是七夕,被傳說是「情人」節 [1] 。其實,這是女子專屬的節日, 傳統這一天,家中女性擺香案,以 五色線穿針、取泉水洗髮,求得心靈活、手巧藝,並遇到好郎君; 稱為「乞巧」。然而,在怎麼聯想,也不該以「歡聚少, 離別多」的牛郎/織女為「情人」的典型,為什麼?         1. 天文學~~ 有人說: 銀河兩岸各有一顆明星, 織女星( 天琴座) 牛郎星 ( 天鷹座 ) 的距離 14~ 16 光年 [2] ,且繼續在遠離;牛郎星亮度不及織女星的三分之一 [3] 。  最終,兩顆星將被宇宙「拆散」,沿著各自的軌道,環繞銀河系旋轉。       《史記· 天官書》:「 牽牛為犧牲 」,祭典上宰殺的牲畜。 七夕,織女星到了最高點, 往西滑落;牛郎星則升上天頂,看似牛郎追織女。但此二星距離很遠且各有軌道,只能隔銀河而遙望,永不得接觸。      2, 民間傳說,可追溯於《詩經. 豳風》「 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 」七月, 大火星(天蠍座的α紅超巨星) 從西方落下,天氣轉涼,「織女」準備衣服。 漢朝之後,有了牛郎織女的「愛情」故事, 《淮南子. 天文訓》:「 七夕為鵲鳥填河成橋,渡織女。 」應邵《風俗通》:「 織女七夕當渡河,使鵲為橋 」。又傳說: 織女下凡,在湖中沐浴,牛郎偷走她的衣裳, 回不了天庭,只得委身下嫁。王母大怒,派天兵押回,並用金簪在天際畫出一條銀河,牛郎與織女只能隔河相望,後來感動了玉帝,讓喜鵲於每年七夕搭橋,讓兩人相會。      3. 社會教化~~ 《禮記.禮運》:「 飲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 。」<告子>:「 食、色,性也 。」這是承認男女性慾,乃人類的基本需求。 據說,中國古代人口少, 為了鼓勵生育,對 男女關係較開放,《詩經》有許多相慕或私會的詩篇。如 《鄭風.野有蔓草》 敘述了男女的歡會:「 野有蔓草,零露漙兮。有美一人,清揚婉兮。邂逅相遇,適我願兮。…… 與子偕臧。」      漢代「獨尊儒術」之後, 強調「男女有別」,《詩序.溱洧》云:「 兵革不息, 男女相奔

捨三界,歸淨土

  捨 三界,歸淨土-1. 三界如闇宅 ( 象山慶’23.8.17)     曇鸞大師《往生論註》 : 此三界,蓋是生死凡夫流轉之闇宅。雖復苦樂小殊,修短暫異,統而觀之,莫非有漏 , 倚伏相乘,循環無際,雜生觸受,四倒長拘,且因且果,虛偽相襲。 這個娑婆 ( 三界 ) ,是凡夫 「 生死流轉 」的 處所 ; 業報眾生活在其中,因 「 煩惱 」 障眼顧,長劫不得 ( 智慧 ) 光明,故總稱為 ( 無明 ) 暗宅。 從因到果,果又成因,循環往復 , 都是緣起生滅,虛偽不實。 若分別說, 「 六道 」 的苦樂,各有不同 : 「天界」雖長受 「 禪定 」 或 「 五欲 」 之樂,但有個別的期限 ( 壞苦 ) ; 「人間」是苦樂參半或苦多樂少,而起落無常 ( 行苦 ) ; 「三惡道」乃多苦或純苦,無可樂者 ( 三苦具足 ) 。相較而言,各道業報的或苦或樂,彼此差距不大 ; 一期壽命的或長或短,也只是暫時不同;但總體上,都是有漏的穢土,充滿了各種煩惱,是眾苦逼迫 ( 三苦、八苦 ) 而無可樂者,如 < 三寶歌 > 所唱:「 人天長夜 宇宙黮闇 誰啟以光明 ? 三界火宅 眾苦煎迫 誰濟以安寧 ? 」對比於淨土之大樂、永壽,則三界是受苦 、 是夭折,是可厭捨 、求 出離的。這是 從「涅槃」、「如來藏」而觀之,娑婆世間的苦樂 , 大小 , 久暫 , 同異 , 或乃凡夫的相對性感受或觀念 ( 虛妄 ) [1] ,由於意識的分別與執取,拉大了這些二元對立的距離。若是佛眼看眾生,有差別中非差別。 十方諸佛皆有四眼 ( 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 ) 之用,而「佛眼」乃至無所不見。 《大智度論》卷 39 : 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,成佛時失其本名,但名佛眼。 [2] 《大寶積經》卷 18 : 肉眼發生 , 能有簡擇;天眼出現 , 鑒諸佛土;法眼清淨 , 能離諸著;慧眼通達 , 到於彼岸;佛眼成就 , 覺悟開示,生無礙慧 , 為他廣說。」 卷 71 : 如來以佛眼,觀十方眾生,初生及與死,種種業相應。 …… 從於分別生,貪慾瞋恚癡,猶如夢中戲, …… 如人作幻化,迷惑於愚人,智者終不迷,知幻不實故。 …… 猶如深谷聲,其響無有實,是故不著世,如是觀世間。 《法華經》方便品: 我以佛眼觀,見六道眾生,貧窮無福慧。入生死險道,相續苦不斷,深著於五欲,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