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, 2023的博文

念佛人的聖誕節-彌陀化身

图片
  念佛人的聖誕節— 彌陀化身 (象山慶’23.11.22)      據說君士坦丁大帝登基之後,以基督教為國教, 「 羅馬教會 」 乃以 陽曆12 月25 日為耶誕節,紀念救世主的降生 ,並借此傳揚救恩,宣報喜訊,除去淫佚奢宴的罪中之樂,而歸向耶穌,同享平安喜樂之福。近世以來,由於基督教的普傳及歐西文化的輸出,許多國家接受了這個宗教性節日,並模仿其慶典活動。   一、中國念佛人的聖( 佛)誕節      在佛教淨土宗的信仰中,也有一位至尊無上的本佛— 阿彌陀佛,傳說其誕辰是陰曆11月17日,就在耶誕節前後。 這是以(五代)永明延壽的生日來訂的,因為他是「阿彌陀佛」的娑婆化身。     然而,中國佛教史上,有三位高僧被指為「彌陀化身 」: 豐干 和尚 (627 ~649 ?) 、善導大師 (613—681 )、永明禪師 (904—976) ,且各有其傳說與信仰;我們只能隨喜稱嘆之,藉由其教導而受益。   1. 唐.  ( 天台山 ) 國清寺豐干禪師 (627 ~649 ?) 閭丘胤 《 寒山子詩集. 序 》: 胤頃受丹邱薄宦,臨途之日,乃縈頭痛,……遇一禪師名豐干,言從天台山國清寺來,特此相訪,乃命救疾,……胤乃問曰:「未審彼地當有何賢,堪為師仰?」師曰:「見之不識,識之不見。若欲見之,不得取相,迺可見之。……」(胤)遂至廚中竈前,見二人向火大笑,胤便禮拜,二人連聲喝胤,自相把手,呵呵大笑,叫喚乃云:「豐干饒舌,饒舌,彌陀不識,禮我何為?」……急走而去,即歸寒巖。 [1] 宗曉 (1151 ~1214) 《 樂邦遺稿》卷上< 國清寺三隱士> : 閭丘胤出刺于台州,尚未登途,而遽爾沈痾,欲起不能,忽見一僧曰:「吾豐干也,其止者天台。」……因取水噀其面,病即而穌。公幸其復生,因復請曰:「天台吾屬邑,其有賢者可親乎?干曰:「可親而不可見,寒山焉;可見而不可附,拾得焉;彼文殊、普賢二大士也。」…… ( 胤) 至厨,見而禮之; (二人) 且詬且罵曰:「豐干饒舌,彼自彌陀,不識,却來禮我,何為?」 這就是豐干乃「彌陀化身」的傳聞,後世多有傳頌其故事與詩文,如 《豐干禪師 錄 》 : 道者豐干,未窮根裔,古老見之,居于天台山國清寺,   翦髮齊眉, 毳裘擁質,緇素問鞠,乃云:「隨時。」貌悴昂藏,恢端七尺,唯攻舂米供僧,夜則扃房,吟詠自樂。郡縣諳知,咸謂風僧,或發一言,

善導師《觀經疏》玄義分

图片
  善導師《觀經疏》玄義分 ( 象山慶’23.11.20)      善導大師《觀經四帖疏》在結構( 章節)上最具特色的是「玄義、文義」二分;其或源於中國佛教高僧之解經,如 六朝的佛經注疏可分: 1. 「明經大義」,就是「玄義」 ( 玄論、遊意),揭示經文的結構與主題; 2. 「隨文釋義」,就是「文句」 ( 章句) [1] 。「玄義」是經之大旨,「文句」是消文解義 [2] ;同一經中,作此二釋的, 智者大師採用了 「五重玄義(釋名、顯體、明宗、論用、判教相)」與「四意(因緣、本跡、約教、觀心)消文」 [3] , 以此分別撰著 《法華玄義》、《法華文句記》 , 前者是義理 ( 主旨) 的總體掌握,在<諸宗部>;後者是經文 (辭句) 的詳細解釋,在<經疏部> [4] 。      「玄」是深遠、幽微, 老子《道德經》「玄之又玄」之玄字, 深化為形上學概念。 魏晉以老. 莊. 周易為三玄,是「玄學」的主要經論。用之於佛教的五重玄義,是一種成熟的解經方法,可 發掘某佛經的言外之深義, 呈現其不共之特質 [5] ; 後代學人多所借用, 如窺基  (632-682 )《 大乘法苑義林章》「總料簡章」 :「 總辨 諸教. 業.宗.體.名。於中略以五門分別: 一 教益有殊, 二 時利差別, 三 詮宗各異, 四 體性不同, 五 得名懸隔。 」又 元曉《法華宗要》: 「 將欲解釋此經, 略開六門分別 ( 初 述大意, 次 辨經宗, 三 明詮用, 四 釋題名, 五 顯教攝, 六 消文義)。 」 幽微難見謂之玄;深含妙理謂之義; 五玄略說云: 1. 釋名, 解釋一經之題目。 2. 辨體 , 辨一經所詮之體性。 3. 明宗, 闡一經之宗趣。 4. 論用, 說一經之功用。 5. 判教, 判一經之教相,定一經之評價。 [6] 依此順序, 分五層次, 將經文的幽玄之意旨,深入挖掘而明確顯示,令閱者得以總體掌握一經之要旨。 一. 玄義、文義二分      在淨土宗, 亦多以此詮釋相關經論,如 智者大師 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》 : 釋名者, …… 佛說即教, 觀即是行,無量壽佛即是理。……無量壽者,天竺稱阿彌陀佛,本無身無壽,亦無於量,隨順世間而論三身,亦隨順世間而論三壽,亦隨順世間而論三量。……即一而三,即三而一。 辯體者, 體是主質,釋論云:除諸法實相,餘皆魔事,大乘經以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