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, 2023的博文

信為念佛往生因

图片
  信為道源功德母, 念佛乃是成佛因 (象山慶23.12.23)       《六十華嚴‧ 賢首菩薩品》:「 信為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。 」這是一切學佛人常聽常說的法語。然而, 一般人又說佛法是「智慧」之教,因此,《大智度論》整合「信、智」的關係而說:「 佛法大海,信為能入,智為能度。 」兩者似有先後, 而不能偏廢。如 《大般涅槃經》卷36 :   若人信心無有智慧, 是人則能增長無明;若有智慧無有信心,是人則能增長邪見。 《大毘婆沙論》卷6 :   無信之慧增長諂曲。……無慧之信增長愚癡。 《大智度論》亦云:   有信無智增長愚痴。有智無信增加邪見 。 信智兩者在修學過程,須相輔相成;若缺一而單行,可能增長「無明愚痴」或「邪見諂曲」,都很危險。     上述是理想上「法」的融通,但落於現實上「機」有差別,也就是眾生根性的偏重與取向,有些人信強智弱,也有人智強信弱(若兩者均等或全缺,另當別論),這就要因材(契機)施教(說法):或取長補短、或先此後彼,總之由易入難的調熟、轉進、到家;時節因緣上或許有頓漸、快慢、直迂的對比,最終目標都是信智圓滿而成佛。因此,教相上就有「宗門/教下」或「聖道/淨土」的判釋與施設;這裡只說後者,並含攝前者: 聖道 門: 斷惑證真,心境一如 , 重於「智」而能度 淨土 門: 破疑生信,機法一體,專在「信」而能入 聖道門總括聖教八萬四千法門,或化約為禪宗/教門,再統稱約「諸行」;淨土門則不入於一代化前之教,而另有「別意、別趣」,所謂 「一代施化之,為說念佛」、「化前教益,終歸念佛 」,依佛出世之本懷而獨立成宗。此門此宗此法,偏為末法五濁罪苦(常沒)凡夫之平等救度,而兼攝三乘一切聖凡利鈍(聖道)之機,以功德迴向、乘佛本願而同生安樂國。其始終之關鍵在於「信」受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:無邊智慧與無盡慈悲,以四十八願攝受十方眾生,同往涅槃之淨土、同享無量之光壽,而速成佛,度眾生。      依菩薩論的解釋,佛教的「信」是什麼內容與本質? 《大乘起信論》: 一者 信根本,所謂樂念真如法故。 二者 信佛有無量功德,常念親近供養恭敬,發起善根,願求一切智故。 三者 信法有大利益,常念修行諸波羅蜜故。 四者 信僧能正修行,自利利他,常樂親近諸菩薩眾,求學如實行故。 信的根本內容是真如實相(法),或佛性如來藏(人),具體展示則是佛法僧「三寶」;學佛人應

歲末迎新,點光明燈

图片
  歲末迎新,點一盞光明燈 (象山慶23.12.14 )    機法二信:迴機向法(往相)、迴法向機(還相);既知我是罪苦無望之人,就不要再從自身找出路、找答案,要回過頭來,眼光轉向阿彌陀佛的光明,全身靠向極樂世界的莊嚴,在一心稱念佛名,仰憑本願救度之中,依法攝機、歸法忘機;命終往生之後,就不只機法一體,而成了全機是法,全法成機,所謂「虛無之身,無極之體」,這才是機法二信、稱名正行的果報,也是娑婆眾生洗心換「面」、重新做「人」的唯一希望。     有 人說:人類既有能力作惡、受縛,就能相對的行善、解脫,「或善或惡、或迷或惡,存乎一心,操之在己」;這在理上( 三界唯心)是正確的,也是自力修行的根本。然而,「愛不重,不生娑婆」,依個人業報而生此世間,依(環境)正(身心)都是污濁、煩惱的,一輩子活在(內因)業習+(外緣)境界的交互薰染,必然是向善修行之念難發起,而造惡淪落之行易成就,就這樣晝夜而伐(做歹自害)之,反覆而梏(作繭自縛)之,日積月累,惡性循環,到後來就順流而下,越陷越深,再也無力回頭自救了。   若偶發一念善根,而有這樣的自覺與恐懼,就有相對的機緣去尋求「解救」的方法;若幸而值遇善知識,聽聞「念佛滅罪,往生極樂」的勝易法門,感動而信受,油然發起願生心而一心稱名,就如走夜路而得光照,不再有暗中摸索的危險與忐忑,順著光,向前走,無疑無慮的到家了。阿彌陀佛就如永不熄滅(減弱)的光明燈,在我們頭上身旁,不即不離的照射、引導,有光亮也有溫暖,我們念一聲佛等於點一盞燈,這彌陀光明燈是天上天下無與倫比的,因為阿彌陀佛是「無量光」(十二光),「光中極尊」,身光、心光,遍照十方,攝取一切念佛人;我們隨時隨處,心想口稱,就分享了彌陀的光明,若進而自信教人信,就成了另一盞光明燈(分燈、傳燈),也照亮了他人的得救與往生之路。    值此寒冬歲末之際,為了自己,也為家人,乃至一切有緣人,就在心中、口中點起一盞彌陀光明燈,護佑彼此一整年、一輩子,乃至盡未來際(極樂無量壽)的無量光明,燈燈相續!不花一分錢而平等得救度,這才是至尊無上的光明燈!南無阿彌陀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