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, 2024的博文

二尊遣喚,互為郢匠

图片
  二尊遣喚, 互為郢匠 (象山慶24.1.9)      《觀經》華座(第七)觀云: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:「諦聽,諦聽!善思念之。吾當為汝,分別解說除苦惱法。汝等憶持,廣為大眾分別解說。」說是語時,無量壽佛住立空中,觀世音、大勢至,是二大士侍立左右,光明熾盛,不可具見,百千閻浮檀金色,不得為比。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,接足作禮;白佛言:「世尊!我今因佛力故,得見無量壽佛,及二菩薩。未來眾生,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」? 善導大師《觀經疏》定善義, 揭示了 這 段經文的幾個(密意)重點:      「敕聽許說」 :是明告命 阿難 與 韋提希 二人,令彼諦聽信受而正念修行;釋尊於是為說「華座」觀法,若能「住心緣念」,即得滅罪除苦。這是說明「觀法」的深要,為了急救一切妄愛迷心,漂流六道的「常沒」眾生。二人應即奉持此觀,隨處勸修,普令眾生得聞得知,而同昇解脫之境。      釋尊才說了這段話,阿彌陀佛與觀音、勢至二大士就現形於娑婆世界,「 住立空中 」,光明耀眼,韋提希夫人觸目而感動,當下伏地而頂禮;並至誠稟報說:今日之所以得見佛身,乃是憑藉「佛力」冥加,非我之福德定功所致;然而,未來世的眾生,要如何才能觀見西方三聖 ?  這裡指出,韋提希生在有佛的「正法」之時,而我輩凡夫處於佛滅的「末法」之世,時節因緣大不相同;或許平生(信願)念佛,臨終見佛(來迎),而往生極樂。相同的是,韋提希夫人以凡夫身見佛,我輩常沒機以罪苦身往生,都是靠「佛力」--釋迦佛與阿彌陀佛二尊之力。 《觀經疏》又說: 娑婆化主為物故,住想西方;安樂慈尊知情故,則影臨東域。斯乃二尊許/應無異,直以隱/顯有殊;正由器樸之類萬差,致使互為郢匠。 一、住想與知情      一般的解釋是,因韋提希夫人的請求,釋尊為了眾生而「注想西方」,將「除苦惱法」託付於往生極樂;阿彌陀佛也了知釋尊、夫人及末世眾生的心情,立即從西方淨土現影於娑婆世界,回應了韋提希的啟請及釋尊的「許說」,一化主、一慈尊,或隱或顯,配合無間。釋尊之說前六觀為隱, 說第七觀(華座)以下為顯;又,彌陀之端坐淨土為隱,釋尊之示現穢土為顯;釋尊之說此經,為了攝化「二門」之機,彌陀之臨東土,為了接引「重障」之人 [1] 。《楷定記》有不同的說法: 毫光遍照,開觀門於塵剎;勝相西彰,選所歸於本國。 序題 云 「娑婆化主,廣開淨土要門」,即此「為物,注想西方」 義也

龍年春聯-弘願利物

图片
  2024 龍年春聯, 弘願利物 (象山慶’23.12.1)      2024農曆 是龍年,也是淨土宗成立20 年,對念佛人有特殊的意義,慧淨法師拈句撰聯如下:     ( 上聯) 龍降甘霖滋萬物     ( 下聯) 佛垂金臂拯群萌       淨土宗( 善導流)在21世紀的復興,所要傳達給一切世人的訊息是:就如甘霖(法雨)普降,滋潤眾生之慧命,加持眾生之成佛;以及金臂(本願)遙伸,拯濟眾生之墮落,消除眾生之罪苦;如來所說一代聖教中,倍受龍天護持、諸佛讚歎的法門,總歸於「 一向專稱,彌陀佛名 ;乘佛願力,必生淨土 」之本願念佛。     敬拈二句,隨喜讚仰: 本心為物發弘願,利物為先勸稱名! 雷鳴, 雲湧, 普 降甘霖 世界各地,多有「龍」的記載與傳說,但虛實相涵,真假交雜,很難有科學之定論。華夏民族自稱「炎黃 ( 伏羲、神農、軒轅、唐堯、夏禹、周文)」子孫,有「龍的傳人」 [1] 之說,更以龍為天子、帝王的象徵,神聖而高標。農曆二月初二「龍抬頭」,相傳為黃帝的誕辰。數千年來,龍的意象滲透了中國文化的各方面,成為一種民族的圖騰與共識。但其龍的形象,卻是多種動物之組合:蛇身、魚鱗、獅鬃、鹿角、虎鬚、鷹爪……;顏色 有青、赤、白、黑、黃五種 ;或依其特徵分四類:有鱗者蛟龍; 有翼者應龍;有角者虯龍;無角者螭龍。其性能潛入深淵,也能衝上雲霄, 變化 無常,隱現 莫測 。 或 為神仙所乘馭,來往於天地之間,溝通人天。 其職分則是 聽命於天,行雲布雨,滋潤萬物 。 後來,在道教的神譜中,成了玉皇大帝的部下;又受儒教的影響, 重視仁、義、信及父女、兄弟、夫婦之情,並有善惡之分。 龍字,或從雷鳴( 龍之聲)與閃電(龍之形)變造而成,雷電之後的大雨滂沱,讓「龍」成了「雨水」之神。 《說文》:    龍, 鱗蟲之長,能幽能明,能細能巨,能短能長,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潛淵。 東漢·劉琬< 神龍賦 > : 大哉龍之為德,變化屈伸,隱則黃泉,出則升雲,聖賢其似之乎! 西晉. 傅玄< 玄龍銘 >: 麗哉神龍,誕應陽精。潛景九淵,飛曜天庭。屈伸從時,變化無形。偃伏汙泥,上凌太清。 龍是四靈之首 [2] ,飛天入地,行雲游水的全能型靈獸,有說是「神龍,見其首不見其尾,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。」 ( 清· 趙執信《 談龍錄 》)   或 「鳥,吾知其能飛;魚,吾知其能游;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