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, 2024的博文

夏至,火宅,念佛涼

图片
  夏至, 火宅,念佛自然涼 (象山慶24.6.20)      2024年立夏5/5(春盡)--夏至 6/21:太陽直射北回歸線, 白晝15小時, 新麥收割,宜吃「麵」,當令的瓜果,白蘿蔔,小白菜等,是中醫「退火」的食物;隨天氣轉熱--年中最熱是小暑 (7/6) 、大暑(7/22)--要提前消暑,護心。每日補充2000c.c白開水,早睡早起7小時。「夏至一陰生」,睡「午」覺以陽養陰。民間的禁忌是:不剃頭,不粗口,不打雷。 據說, 地球越來越熱 , 有人舉出 四個原因: 1. 「太陽輻射量」增強, 2. 「永久凍土層」融化, 3. 「熱島」+ 4. 「溫室」的效應更嚴重;這些外部的環境問題,大多是人類造成的,也就是地球眾生的共業。而器界(依報)與根身(正報)是互相影響,或一體的。 更根源的說, 「 欲得淨土,當淨其心;隨其心淨,則佛土淨」,因此,四季的寒暑,乃至如夏酷熱,也是人類共同的業因與果報,佛經中常說三界如「火宅」 [1] ,尤其「欲界」眾生的五蘊熾盛 [2] ,熊熊燃燒的生命之火,就是「無明火 [3] 、慾火 [4] 、瞋火 [5] 」三毒之火,讓人們一輩子心狂火熱,五欲焚身,向外攀緣,患得患失;內心的狂熱與環境的燥熱,互相加熱,最後是劫火「從地獄至初禪天」之間,燒盡了一切 [6] 。     有人說「心靜自然涼」,也有科學依據:內心平靜,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,腎上腺素、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下降。代謝、心率減慢,體內減少產熱。人有四種散熱方式,體表熱輻射(傳冷物)、熱蒸發(大流汗)、傳導(洗冷水)及對流(吹冷氣)。前三種受皮表溫度的影響。人急躁,血管收縮,皮表血流減少,膚溫降低,不易散熱。情緒激惹,易放大外界的刺激,難以忍受。      「心靜身涼」有許多方式,其中最有效的是安心「念佛」--佛號出口,一片清涼 (佛水澆熄貪瞋癡)—佛號中自有彌陀淨土的寶樹流泉,寶池淨水,蓮花無染,清風演音……, 在連續播放的「無常, 苦, 無我,空」的反覆薰習下,讓念佛人心灰意冷的 淡出娑婆五欲而欣向極樂莊嚴,淨化其意根 [7] ,而相應於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。 普能嵩禪師<淨土詩> :       立夏清和念佛忙,彌陀句句自承當。一年瑞氣從今去,九十春光隔歲彰。東土國中時有變,西方蓮界壽無量。始知妄念輪迴苦,誓願今生歸故鄉。 念佛生活化,雖是世間人的「老生常談」,而現實

生命的圓滿

图片
邁向生命的圓滿 (象山慶24.6.1) 生命的由來— 造物主、進化論,或其他?     生命的起源,是現代科學、哲學、神學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,是人們關注的焦點。歷史上對這問題也有多種假說,如神靈創造說、自然發生說、化學起源說、天外飛來說;但都是以地球生物為對象,且偏於物質的來源,忽略了生命的內在主體:心識;因此,各說各話,卻不能自圓其說。總結其理論,不外乎「自生、他生、共生、無因生」;事實上,生命不是自己能生,也不是從心外他法而生,更不是各種法共同生,或沒有根本因而生;那正確的說,生命是怎麼出現,由何而來呢? 生命的結構— 身心靈是一體或三分?      人活著,略知「身」(物質)、「心」(六識)的功能,少顧及「靈」(本識)的存在;當生命結束,身壞而心滅,剩下的靈是什麼?一般的哲學與宗教對「眾生」的身心靈各有不同的論述,但不如佛教之完整如實。這是由於佛教對有情之生命結構的分析,最為詳細深入。生命既然是延續不斷、無始無終的,那麼,身心靈是如何配合、運作?死後又如何去舊趨新,重獲新生?前世— 今生—來世,身與心都不同了,卻有一個貫穿三世的靈,祂的地位與作用又如何? 生命的意義— 如何生於憂患、死於安樂?      「生命有限」的事實,給人追求「生命的意義」的動力,一般人認為這是哲學、宗教、或科學的問題。在探索答案的過程中,我們看到的是:這問題引出更多的問題,例如:是在世間的科技、倫理、藝術中追求自我的實現,而功成名就?或在出世的宗教中尋求離苦得樂或大愛奉獻?一般人對此問題所得到答案是多元而不確定的,因為在相對的(意識)思維裡找不到絕對的答案。本課程引導您如何尋訪、確認有關於生命的絕對真理,從而進入生命的核心,找到生命的意義。 生命的實相— 您真的了解自我嗎?      我每天在忙的是什麼?飢飽寒熱,生理需求及名聲、財富、成就感的滿足?活在當下,能避得了「生老病死」「利衰毀譽,稱譏苦樂」嗎?什麽是生命的起源?為什麼有我?一世又一世的生命延續,由誰在掌控?宇宙與生命的真相是什麼?佛陀是如何探求並實證這些答案?佛法所宣說的菩提有幾種?什麼是菩提心?如何發起?什麼是生命與輪迴的主體?如何證明?佛的生命狀態與我們有何不同?如何親證生命的實相,在自利利他之中,邁向生命的圓滿? 聽了一個上午的鄧麗君日語歌 , 柔美甜膩的聲音 , 卻因氣喘而過世 , 讓人讚歎之餘 , 多一分淒涼。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