藕思(DM).86~95

 95--現代人越來越依賴而取相,因此,免費贈送服務到家手續簡化取得速易商業模式,備受歡迎—類比而言,憑藉他力(救度)而指方立相(感覺)淨土門,較相應於末法眾生(約時)而量身訂作(被機)。身體(無常)可以老, 念佛(正業)不可少。感謝一切耗費其生命時間心力智慧,為我寫文章整教材,引導我於淨土門多聞生信蓮友善知識。南無阿彌陀佛

94.1-網路潮語:「科學解釋不了的,就交給愛。」淨土常談:「人腦思議不來的,就讓給信。科學與人腦,互相激盪,但受限於無常有漏的(第六)意識,可以方便應用,未必真實可靠。因此,科學的盡頭,要接受宗教;人腦的終點,須轉為信仰。佛教是人類宗教的極致,淨土是佛教的歸宗,思入深奧唯信佛,信至無言但念佛。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總攝於:

   若我得佛(因)—願(希求)—受(信)

   不取正覺(果)—誓(邀制)—持(念)

94.2-釋尊亦於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發願云:「若不成正覺,誓不起此座。」淨土門即是信佛念佛,是稱念彌陀名號而感應彌陀之轉」佛心中化他之法輪,度入眾生之心, 諸佛如來是法界身,入一切眾生心想中,是故汝等心想佛時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、八十隨形好⋯⋯乘佛力而入報土(易行),速成佛而度眾生(功高)。

93.2--若能深入的觀知,世間一切「欲樂」只暫時輪到我,有「租用權」而無「所有權」,不能盡如我意;有了,就隨緣享用,沒了,就安分不求;習慣於事上無心(貪),心上無事(求),就可省下許多內熱外煎,患得患失,少一分攀緣計較,多一分閒暇平靜;從五欲中騰出的心思,轉用於單純,清淡的念佛,是「安樂,長壽」的秘訣--「嚼菜根,淡中有味」的念佛中,具足了「極樂國,無量壽」,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力所成就,賜予的,真實而豐饒,享用不盡。世人「苦求而少得」之五欲,對比之下,是虛假匱乏,且後患無窮。《往生論註》云:「愚哉!後之學者,聞他力可乘,當生信心,勿自局分也。」     

93.1-「五欲」強迫症--世人多半有「五欲」的 (我執)強迫症(OCD),每天被情欲所驅迫,左思右想,要怎樣吃喝玩樂,才不虛此生? 為此到處奔波,人擠人,車塞車,搞得身心焦慮,勞累,內心與外境都不自在;這就是「五陰熾盛」「求不得」;世人卻視為當然,以苦為樂,總以為明天會更好(強迫症說:它很有趣) ! 盲目的繼續往前衝,冒險攀摘「懸崖上的毒花」,而墮落谷底,屍骨無存。所謂出師未捷(大夢未醒)身先死,常使英雄(諸佛)淚滿襟。世間之樂,是「執取」五欲而造作的假象,總以此自我催眠,並向人炫耀說:我快樂、我值得 !

92--淨土門五個wh :Who: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?Where:阿彌陀佛在何處?What:何謂四十八願?極樂世界?Why:為何信受彌陀救度,願生彌陀淨土 How:如何念佛才能往生?wwwww:外部歸因—自救無力,向佛祈求。 

91--/法二信:迴機向法(往相)、迴法向機(還相);既知我是罪苦無望之人,就不要從自身找出路,要轉向彌陀的光明在一心稱名,仰憑救度之中,依法攝機、歸法忘機;命終往生,就成了全機是法,全法成機,所謂「虛無之身,無極之體」;又,既知自身是罪苦凡夫,就不妄圖僥倖或頹喪自棄,更不怨天尤人或互相責怪--同是娑婆淪落人,相遇自是有宿緣,即應相勸相扶,捨穢取淨,同生極樂。這才是信佛稱名的果報,也是洗心換「面」,重新做「人」的唯一希望。

90.1--以法為鏡,(反觀)自照其機 --我們是怎樣的人? 《無量壽經》:「心常念惡,口常言惡,身常行惡,曾無一善。」「世人薄俗,共諍不急之事。於此劇惡極苦之中,勤身營務,以自給濟。……屏營愁苦,累念積慮,為心走使,無有安時。……壽終身死,當獨遠去,有所趣向,善惡之道,莫能知者。」《羅雲忍辱經》卷1:「佛之明法,與俗相背,俗之所珍,道之所賤。清濁異流,明愚異趣,忠侫相仇,邪常嫉正。……七寶之燿,凡俗所貴,然其招憂,以致災患。」     以法為鏡,對照起心言行」, 業報」評估(身心)行為的因果;一點一滴看到自我真面目(心態),這可嚴重了~~

90.2--幸而,佛法照出人原形,也提供了最殊勝救度道—阿彌陀佛以無條件慈悲讓我們愚癡做惡,只須信受稱名願生,就能活著安心命終往生,快速成佛,廣度眾生。這樣(下下)(上上)二信的差距與張力,讓凡夫念佛,往生報土,如彈跳,位移,瞬間成就,不可思議徹悟禪師<淨土詩>:「日落西山暮鼓催,娑婆苦趣實堪悲;世出世間思惟遍,不念彌陀更念誰。」

89.1--法然上人全集,有多處言及「不堪」之機: 聖道諸宗者:理深解微,得證甚難;此則世下人愚,機教相違,不堪修行,永沈苦海,未到涅槃之岸。」聖道門之修行者:正像時期之教法故,若非上根上智之輩則不堪。」此等(小大四乘)悉皆不堪於此時我等之身,是故……雖說各種行法,而無其益,難證易迷,非我等之份所能也。」末代凡夫皆是罪業眾生也,真言止觀之深法,難證難入故,以口稱念佛一行,為出離解脫要門;此偏依他力之本願,亂想凡夫,造罪迷徒,必遂往生故也。」如予者,不堪前之要門,故唯全憑弘願也。」時已過,身亦不堪;與其修禪定智慧,何不稱念利益現在,且又諸佛證誠之彌陀名號乎!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89.2--末法自/他之機所不堪修選修者,包括了聖道門之大小四乘及 (真言止觀、禪定智慧諸宗,乃至於淨土要門(諸行雜修)--這是「約時觀機」的實話;但若因不堪」修彼,而生感慨,似有遺憾,則非機法二信之心也: 餘行殊勝,然我不堪,作此想者,雖不修亦是雜修心也。」既自審其機之怯劣,仰蒙彌陀之(悲願)攝受,機法相應,即可安心而慶幸:餘行可修而不修,作此想者,專修心也。」專一念佛而「現當二益皆無欠缺、無遺憾也。淨土由佛立,稱名必往生;念佛似我事,往生乃佛迎。

88--有些人初從聖道門轉入淨土教,某些久修成習的常課,一時放不下或捨不了,如誦經、持咒、打坐、參禪……,也無妨,不急於當下一刀兩斷,除非時間緊迫或信心決定,否則不須太勉強;可先兩種併行,念佛為先、雜行在後;久了之後,逐漸的念佛時多,雜行數少,乃至於專一念佛,擱下雜行。這樣的過程與結果,是自然而然,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的運作,因為「信受稱名,往生成佛」之道,簡易而殊勝,所謂「致廣大而盡精微,極高明而道中庸」,超越、含攝了聖道八萬四千法,能深入的熏習、加持學佛人的心智,而全然轉向乘(阿彌陀)佛本願的他力念佛,總歸於專注一心,無間無雜;因此,從聖道雜行歸入淨土稱名,是化繁為簡、捨難行易的心路,是彌陀悲誓的調熟、攝受,非我凡夫弱智所能較量、選擇。

87--彌陀是讓人信受-有信,就有作用(力量),誰能依凡夫之智,判定彌陀存在否?卑渺我,只有領受感恩,做該做事,一切彌陀自有安排,除了信受稱名之外,又能做甚麼豐功偉業以榮耀雖終日打滾紅塵中,須留兩耳聽受彌陀呼喚,留一口稱念彌陀名,這雖要求很低,卻關係重大。

86--菩薩畏因,凡夫畏果:人皆盼望美好結果,但結果也是過程。本諸良知,一心念佛,做好眼前事,所到之處皆光明皆吉祥。沒有平等差別,是世俗人;沒有差別平等,是濫好人。關懷體諒,是做人本分;而慈悲、救度是彌陀本願。雖然一切皆美滿,終須放下生淨土。信心來自彌陀呼喚,稱名乃是彌陀叮嚀。通往「成佛」之路,哪一條最快?只有彌陀明白;每個人念佛,不早也不晚。隨時隨處,開懷暢念:南無阿彌陀佛。

评论

熱門瀏覽

《無量壽經》「五惡」段--五戒、五常

念念稱名常懺悔

二河白道/徑中之徑

夏至,火宅,念佛涼

慈雲懺主〈淨土文〉今詮

接墨、接筆~接生淨土

念佛人的浴佛節

「諸佛」名?諸佛「所說」名?

2023新年感言

瓜熟蒂落 印壞文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