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, 2024的博文

念佛無魔事

图片
  異物憑附 之 事 - - 《 佛教生死學 》 第88 章 - 從佛法看心靈現象 異物憑附 之 事, 在 修 道坐 禪 、 練氣功 者 較多, 佛稱「魔事」,道 謂 「入魔」。坐 禪 練功 之 易被異物憑附, 與 巫師 及 病弱 者 被憑附差不多:放鬆入靜 之 後,自我意識轉薄,心空虛,各種信息易打入,被憑附 或 感應。入 欲界 定 與 初 禪 未到地 定 , 其心態 與 鬼神 及 欲界諸天 同層, 或 被加持 或 附體,而有一些神通異能,為 修 禪 大障, 須拒棄 之 。《楞嚴經》卷九 、 十詳述 修 禪 者 破五陰, 可能被各種鬼神憑附而入魔。 乏正見, 求神通,貪 名 利,有隙可乘,魔得其便: 「 主人若迷, 客得其便。當處 禪 那, 覺悟無惑,則彼魔事,無奈汝何。 」 佛法雖說人死非斷 、 輪迴轉世 、 鬼神實有, 但不立靈魂以釋此。佛法觀察生命 的 立場,是辯證 的 緣起 、 中道 的 不二,眾生 的 存在是五蘊身心, 或 心物 的 集合體,相互關聯,非一非異。不可離心識而從物質研究, 也 不可離物質而立一個獨存 的 意識實體。前 者 斷見,後 者 常見,非斷非常, 是為 正見。   〈念佛著魔辯〉今詮 ( 慶’23.6.16)    彌陀淨土 的 「念佛」法門,其特色是行持簡易而功德殊勝,全仗阿彌陀佛 的 本願力攝受往生,且隨時隨處有諸佛菩薩護念,彌陀住頂放光,諸天神將,晝夜冥加;可說念佛 之 處,唯有光明顯耀 、 清淨莊嚴,諸佛歡喜 、 行 者 安詳,似不應有「著魔」 之 事;而淨土宗祖師 《省菴法師 (1686—1734 )語錄》有一篇「念佛著魔辯」 ,是對於淨土 之 疑 的 答辯—除了解念佛人 之 惑而立其信,也回應其他宗派 的 質疑。省菴 大師 認為參禪/念佛若不正確,皆可能著魔;且舉出三個「魔事」 的 因由,並以行路為譬,這三項乃修行所必備,缺一不可,若有任何 的 忽略或錯誤,就可能著魔: 參禪 、 念佛, 論其難易,固有自力 、 他力 之 分,若論魔事,二俱不  免。……魔事 之 來,其由有三: 1. 教理未明, 2. 不遇善友, 3. 自不覺察。……「經教」 如 輿圖,「善友」 如 引導,「覺察 之 心」 如 識路通塞。 1. 或有 厭平坦而好奇特 者 , 或有 捨直截而求紆曲 者 , 或 兩路兼行,兩路俱失 者 , 或 以塗中為家舍,平

禪定+魔事

图片
  釋印順《 佛法概論》 第十八章   戒定慧的考察 : 【 禪定的本質, 不外乎厭此欣彼,厭塵欲而欣心樂。由於禪定的離欲,所以初下手時,先 「 呵五欲 」 。 …… 一般的禪定, 也有觀慧,如厭此欣彼的「六行觀」;又如四無色的「唯心觀 」;「不淨觀」與「九想觀」等, …… 佛法常說依定發慧, 所依的定不必是極深的,多少能集中精神就可以了。所以不得「根本定」的,或但得「未到定」的,但是一念相應「電光喻定 」的,都可以引發勝義慧,離煩惱而得解脫。 】 從禪定的本質及修定的次第,可說是厭下欣上、厭穢欣淨,厭熱腦欣清涼、厭輪迴欣解脫,相續不斷的捨離再捨離,直到《心經》所說: 「 無眼耳鼻舌身意 , 無色聲香味觸法;無眼界 , 乃至無意識界;無無明 , 亦無無明盡 , 乃至無老死 , 亦無老死盡;無苦集滅道 , 無智亦無得 , 以無所得故 , …… 菩提薩埵 , 依 般 若 波羅蜜多故 , 心無罣礙 , 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 」 是一種減法、捨離, 減到無可減, 無可捨、無可離的極致,才是涅槃( 寂滅、無所有) 。 《老子 》: 「為道日損, 損 之 又損,以至於無。 」 粗 心住 、 細心住 、 欲界 定          一 、 粗心住: 粗心就是心粗到自己在想什麼都不知。關鍵在「住」上, 心能停在一個境上。我們平常 的 粗心是住不了 的 ,念頭如洪水衝過來,不自主隨環境,業力而流轉。生世都如此。感覺哪裡好,心就粘在哪裡,散亂慣了就難控制。入粗心住,雜念少了,不再胡思亂想,心念還在六根跑。一般人專注地坐了幾天,跑掉,收回,週而復始 的 強制,可以 定 一會兒, 禪 修 是用意識去專注, 每個人可能有。身心穩 定 的 感受, 習慣了,坐下就盤腿不動。        二 、 細心住: 從散亂心入 禪定 的 調適, 習慣於身心 的 寧靜(有細心住,說話 和 諧無棱角) ; 心念很微細 的 , 身體自動平衡,坐久 也 不疲倦,是 持身 三昧 。 前兩種是 住 , 不是 定 。暫時 、 機遇 、 不穩 定 。細心住 的 法喜, 與 生活成對比:是從外到內 、 從粗到細,快樂到心裡。生起一種善法欲,能回到根本 或 原始 的 寧靜。 三 、 欲界 定 : 粗心住是將妄念捉回, 入欲界 定 , 得安詳, 心念不必控制,自動平穩,妄念 也 不隨時冒出,任運不動。

教師節-述懷,2024

图片
  教師節- 述懷 (象山 慶24.9.28)      1930年代,由於感念教師責任之重大,政府宣布6月6日為教師節 ,後來奉孔子為教育的典範,於1952明令「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」為教師節 (孔子生於魯襄公22年/西元前551年農曆8月27日), 並沿用至今。這天,除了學生送老師卡片、禮物,台灣也舉辦「師鐸獎」表揚,各縣市也頒獎感謝優秀教育人員,還有「祭孔大典」。孔子「有教無類,誨人不倦」,被後世推尊為「至聖先師」、「萬世師表」。     對學佛人,釋尊是世出世間最根本的導師,他的教法給了我們最尊貴的法身慧命,讓我們去惡修善、離苦得樂,斷一切煩惱,除一切惡業。因此,被尊崇為「本師」,是娑婆 三界佛法的根源!       儒家 有云 「 天不生仲尼,萬古如長夜 」 [1] ;佛教也說 「 人天長夜,宇宙黮暗,誰啟以光明? 」 [2] 據云:釋尊 成佛之後,七日思維,欲入涅槃, 後經大梵天王、釋提桓因、他化自在天等再三勸請: 世尊往昔,為眾生故,久住生死,捨身頭目,以用布施;備受諸苦,廣修德本;始於今者,成無上道。云何默然,而不說法。眾生長夜,沒溺生死,墮無明暗,出斯甚難。……唯願世尊,為斯等故,以大悲力,轉妙法輪。 經過七日, 釋尊 默然受之 ,乃往波羅奈國鹿野苑中,為喬陳如等五比丘轉四諦法輪。 這說明了:       1.諸佛所證之法甚深難解, 眾生薄福鈍根,不只難以信受,恐生毀謗;慮此後患,寧可不說;       2.諸天三請而說法四十九年:「 苦口婆心,純焦舌敝,暢演大法。所說諸經,皆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之法」 。 釋尊於成佛之初,預見了佛法於娑婆之難解難行,因此,於聖道諸行之外,更隨自意、暢本懷而開示「念佛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」之特殊法門,這對「末法」眾生最保險、最契機,雖「難信」 而「易行」,巧借阿彌陀佛本願光明之力,普攝一切「念佛」眾生,皆得往生而成佛,這或成全、彌補了釋尊於一期生死之應身「 轉妙法輪 」所不能度盡的眾生。      因此,念佛人不僅尊奉「本師」釋迦牟尼佛,更進而歸命「本尊」阿彌陀佛,而有所謂「二尊」之教。 阿彌陀佛於永劫之前,超發無上之弘願, 「 以無緣慈,攝諸眾生」,「以不請之法,施諸黎庶」 ,主動與眾生結緣,撒播救度的種子。此乃特殊別意之(弘願)因果,以「攝生三願」幾無遺漏的攝盡十方三世一切眾生,得生極樂。阿彌陀佛與極樂聖眾的